
警惕 “小疏忽” 酿隐患!生产车间安全通道划线 6 大规范,企业必看
浏览次数:33次
详细说明
根据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 50016-2014)及《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》(GB/T 33000-2016),生产车间安全通道划线需严格遵守以下标准:
• 双人并行通道:宽度不小于 1.8 米,主要用于人员密集、设备集中的车间;
• 应急疏散主通道:连接车间出入口与外部安全区域的主通道,宽度不得小于 2 米,且需保持全程无遮挡。
某机械制造企业曾因主通道宽度仅 1.8 米,在应急演练中出现人员拥堵,被要求立即拓宽整改。
2. 颜色:必须用 “警示色 + 对比色”
• 主色:安全通道地面需用黄色作为警示色(色值需符合 GB/T 31422-2015 标准),划线宽度不小于 10 厘米;
• 边界线:通道两侧需加划红色实线(宽度 5 厘米),与黄色主色形成鲜明对比,提醒人员 “不越界”;
• 禁止标识:通道内禁止喷涂任何与安全无关的图案,若需标注方向,需用白色箭头(箭头高度不小于 30 厘米),指向较近的安全出口。
3. 连续性:中途不能 “断档”
安全通道划线需保持全程连续,不得因设备摆放、货物堆放而中断:
• 通道穿越设备区域时,需在设备两侧预留足够空间,划线紧贴设备边缘,避免形成 “盲区”;
• 车间内有台阶、坡道的位置,需在边缘划线并加装防滑条,同时喷涂 “注意台阶”“小心滑倒” 等警示文字(字体高度 20 厘米)。
4. 标识配套:划线需与标识牌呼应
• 通道入口处需悬挂 “安全通道 禁止占用” 标识牌(尺寸不小于 30cm×40cm),标识牌下方需标注通道宽度、疏散方向;
• 每隔 50 米需设置应急照明灯具,灯具下方的地面划线需喷涂反光涂料,确保断电时仍能清晰识别通道位置。
5. 与设备、货物的距离
• 通道两侧的设备、货架边缘,需与划线保持至少 0.5 米距离,避免人员通行时碰撞;
• 临时堆放的货物不得占用通道,若确需临时存放,需在货物边缘划线并标注 “临时存放 24 小时内移除”,同时安排专人看管。
6. 特殊区域:高危车间有额外要求
• 易燃易爆车间(如化工、喷漆车间):安全通道需用防火涂料划线,通道内禁止设置任何电气设备,且每 30 米需配备 1 组灭火器;
• 机械加工车间:通道内若有机床导轨、传送带等设备,需在危险区域划线并加装防护栏,防护栏高度不小于 1.2 米。
曝光 3 类常见违规行为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部分企业对安全通道划线重视不足,常见违规行为集中在以下 3 类:
1. “缩水” 通道:为节省空间,擅自将主通道宽度从 2 米缩减至 1.5 米,甚至用货物、设备挤占通道,某电子厂曾因通道被堵,导致火灾演练时疏散时间延长 3 分钟;
2. “褪色” 警示:划线长期不维护,黄色涂料褪色成 “土黄色”,与地面颜色混淆,应急管理部门检查时明确要求,划线需每 1-2 年重新喷涂一次;
3. “临时” 占用:部分车间管理人员图方便,将半成品、工具临时堆放在通道内,甚至在通道上设置 “临时工作台”,这种行为被应急管理部门列为 “高频整改项”。
1. 全面排查:企业需在 1 周内对所有生产车间的安全通道进行排查,对照国家标准测量宽度、检查颜色,记录违规点位并制定整改清单;
2. 规范施工: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团队,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警示涂料(黄色需耐磨损、红色需抗褪色),施工后需组织内部验收,确保划线清晰、连续;
3. 加强管理:将安全通道维护纳入车间日常管理,明确责任人,禁止任何形式的占用行为,同时定期组织员工开展 “通道畅通” 专项培训,提高安全意识。
“安全通道是车间的‘生命通道’,划线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。”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强调,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检查力度,对拒不整改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。在此也提醒企业负责人,切勿因 “小疏忽” 酿成 “大隐患”,及时规范安全通道划线,既是遵守法规要求,也是对员工安全的基本**。






1. 宽度:不同场景有明确下限
• 双人并行通道:宽度不小于 1.8 米,主要用于人员密集、设备集中的车间;
• 应急疏散主通道:连接车间出入口与外部安全区域的主通道,宽度不得小于 2 米,且需保持全程无遮挡。
某机械制造企业曾因主通道宽度仅 1.8 米,在应急演练中出现人员拥堵,被要求立即拓宽整改。
2. 颜色:必须用 “警示色 + 对比色”
• 主色:安全通道地面需用黄色作为警示色(色值需符合 GB/T 31422-2015 标准),划线宽度不小于 10 厘米;
• 边界线:通道两侧需加划红色实线(宽度 5 厘米),与黄色主色形成鲜明对比,提醒人员 “不越界”;
• 禁止标识:通道内禁止喷涂任何与安全无关的图案,若需标注方向,需用白色箭头(箭头高度不小于 30 厘米),指向较近的安全出口。
3. 连续性:中途不能 “断档”
安全通道划线需保持全程连续,不得因设备摆放、货物堆放而中断:
• 通道穿越设备区域时,需在设备两侧预留足够空间,划线紧贴设备边缘,避免形成 “盲区”;
• 车间内有台阶、坡道的位置,需在边缘划线并加装防滑条,同时喷涂 “注意台阶”“小心滑倒” 等警示文字(字体高度 20 厘米)。
4. 标识配套:划线需与标识牌呼应
• 通道入口处需悬挂 “安全通道 禁止占用” 标识牌(尺寸不小于 30cm×40cm),标识牌下方需标注通道宽度、疏散方向;
• 每隔 50 米需设置应急照明灯具,灯具下方的地面划线需喷涂反光涂料,确保断电时仍能清晰识别通道位置。
5. 与设备、货物的距离
• 通道两侧的设备、货架边缘,需与划线保持至少 0.5 米距离,避免人员通行时碰撞;
• 临时堆放的货物不得占用通道,若确需临时存放,需在货物边缘划线并标注 “临时存放 24 小时内移除”,同时安排专人看管。
6. 特殊区域:高危车间有额外要求
• 易燃易爆车间(如化工、喷漆车间):安全通道需用防火涂料划线,通道内禁止设置任何电气设备,且每 30 米需配备 1 组灭火器;
• 机械加工车间:通道内若有机床导轨、传送带等设备,需在危险区域划线并加装防护栏,防护栏高度不小于 1.2 米。
曝光 3 类常见违规行为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部分企业对安全通道划线重视不足,常见违规行为集中在以下 3 类:
1. “缩水” 通道:为节省空间,擅自将主通道宽度从 2 米缩减至 1.5 米,甚至用货物、设备挤占通道,某电子厂曾因通道被堵,导致火灾演练时疏散时间延长 3 分钟;
2. “褪色” 警示:划线长期不维护,黄色涂料褪色成 “土黄色”,与地面颜色混淆,应急管理部门检查时明确要求,划线需每 1-2 年重新喷涂一次;
3. “临时” 占用:部分车间管理人员图方便,将半成品、工具临时堆放在通道内,甚至在通道上设置 “临时工作台”,这种行为被应急管理部门列为 “高频整改项”。
整改建议:企业如何快速达标?
1. 全面排查:企业需在 1 周内对所有生产车间的安全通道进行排查,对照国家标准测量宽度、检查颜色,记录违规点位并制定整改清单;
2. 规范施工: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团队,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警示涂料(黄色需耐磨损、红色需抗褪色),施工后需组织内部验收,确保划线清晰、连续;
3. 加强管理:将安全通道维护纳入车间日常管理,明确责任人,禁止任何形式的占用行为,同时定期组织员工开展 “通道畅通” 专项培训,提高安全意识。
“安全通道是车间的‘生命通道’,划线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。”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强调,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检查力度,对拒不整改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。在此也提醒企业负责人,切勿因 “小疏忽” 酿成 “大隐患”,及时规范安全通道划线,既是遵守法规要求,也是对员工安全的基本**。





